電視服務何去何從?

論壇探討去向 獲邀關鍵持份者未出席 電視服務何去何從?
隨着數位技術的發展,電信、電視及互聯網“合三為一”發展已是趨勢,政府亦承諾未來兩三年實現三網融合。電腦學會副會長張志成表示,居民透過智能手機使用三網融合服務已久,互聯網存在極大自由度,不會限制資訊權,惜本澳缺乏高頻寬的互聯網服務。 電視服務存三方向 澳門論壇昨日上午十一時假黑沙環公園舉行,邀請澳大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林玉鳳、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、科大資訊科技學院副教授李建慶、電腦學會副會長張志成等嘉賓,共同探討“電視服務,何去何從?”。主辦方亦曾邀請電信局、基本頻道公司、CTM及MTel公司等持份者,均未克出席。 林玉鳳表示,政府設立全資公司負責傳送基本電視頻道屬於權宜之計,旨在解決公天過街天線問題,最終需退出市場,讓電視服務重回商務運作。她估計日後電視服務方向為:大廈業主會可自行設置公共網絡及衛星電視接收器,接收大氣電波免費頻道,但頻道有限;公天公司負責網絡維修保養服務,確保電視訊號多元接收;三網融合公司則提供互聯網及電視頻道等服務。 三網合一難度不大 本澳三網合一服務尚處起步?張志成表示,鄰近地區已使用三網融合服務已久,本澳居民透過智能手機可打電話,又可上網觀看視頻,亦已實現三網融合。並指出,互聯網可自由搜尋所需資訊,並不存在限制資訊權的問題,惜本澳互聯網服務缺乏高頻寬,固網營運商選擇性少。 李建慶則稱,電視服務實現三網合一尚有漫漫長路,如內地有線電視已實現電訊、上網兼容,但本澳唯一有線電視仍在鋪設網絡,步伐相對落後;CTM本已具備上網及電話服務,估計最快可提供三網合一服務。他並指出,三網合一技術難度不大,問題是本澳法規滯後,政府缺乏前瞻管理。 訂法律保公平競爭 居民多批評電視及互聯網服務差,希望增加競爭者提升服務。張志成表示,鋪設地下管網投入成本高,嚇怕新的通訊及電視競爭者。建議政府公佈CTM及有線特許資產,尤其地下管網資源。並允許新競爭者使用舊有管網,減少資產投入,亦減少路面掘路。 鄭仲輝則稱,已有固網商佔據優勢,令到新舊競爭者起跑點差距大,倡政府以法律制訂不同起跑線,保障公平競爭。林玉鳳提議優化有線電視發牌機制,保障新增競爭者有合理營運空間。 本報記者  吳惠珊  報道

林玉鳳促立法保障電視市場
法律從缺有線續約佔盡着數 本澳至今未出台“有線廣播電視法”,即有線電視市場未有“遊戲規則”,政府已與有線續約五年非專營合同,有線佔盡先機。澳大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林玉鳳指出,除有線外,公天、衛星電視等規範法律均缺位,促政府盡快草擬法案,確保電視市場健全發展。 視聽法只管澳廣視 林玉鳳稱,目前“視聽廣播法”主要規範澳廣視一家,未覆蓋有線電視。認為有線電視以往作為政府的外判服務,可用專營合同規範。但現時有線電視結束專營,邁向開放市場,政府應盡快出台相關承投規則及“有線廣播電視法”,保障市場的公平競爭性。亦應釐清他日公開競投時,有線公司的經營模式,如會否仿照台灣允許分區經營牌照?又如有線電視需否遵守本地法律?需否納入“視聽廣播法”的規管範圍等? 她並指出,當年有線與澳廣視的頻道之爭,原因是政府放手兩家公司自由協商。但反觀其他地區經驗,政府應出台法律,規範公共廣播頻道(澳廣視)屬必在頻道。不論有線公司、三網融合的公司均須播放必在頻道,保障居民基本知情權,“無得看公共廣播頻道,很荒謬”。 公天服務應要保留 政府定位公天為網絡維修保養商,林玉鳳表示,不少國家亦保留公天公司從事免費接收頻道、保養維修服務。本澳公天公司若要繼續經營,可協助大廈安裝公共天線,協助居民接收免費頻道。 參照其他地區經驗,公天公司均須獲得牌照才准經營,以保障服務質素。但本澳至今未有相關法律,公天亦未有正式牌照,如何提供維修保養服務?建議政府盡快出台法律,規範公天公司運作模式及服務範圍。 有出席論壇的居民批評政府不作為,“電信局、法務部門是否失職?點解回歸十多年,至今未有相關法律?亦質疑未有法律依據,政府如何發牌、規範公司的運作?”